购物中心设计与得铺率的关系​

2020.8.3

最近,接触到一些购物中心项目,有严重的建筑设计问题,包括动线设计、得铺率等诸多问题,特别是建好的购物中心,虽然是新的,却对后继持续经营有严重影响,毕竟花了钱和时间,改起来真是心疼。很多业主总想将就,却留下经营困难的隐患!所以,在建筑设计开始时,商管、室内设计等要提前介入,要有运营的理念,多方配合,去完成购物中心的设计。 ——乔辉

 

随着资管逻辑对于购物中心行业的不断渗透,“得铺率”(亦有称“得房率”、“出铺率”)指标也越来越受到重视,成为方案评审直至施工图阶段的重要参数,甚至大有从台后走到台前,进化为纲领性指标的趋势。


一、如何提高“得铺率”


在空间尺度符合项目定位的前提下,得铺率高自然是好事。要提高得铺率,就是从非可租赁面积处着手。


购物中心建筑面积的组成包括:可租赁面积、前场公共走道面积(中庭、走道等)、后场通道面积(货运通道、消防疏散通道等)、物业、商管用房面积、设备用房、库房、管井等。


(一) 前场公共走道区域


公共区域尺度是影响得铺率的指标中最易调整的,包括过道的宽度、中庭的大小、柱网的设置等。这里试举几例:


1 / 动线设计:

通道占据了公共区域的绝大比例,同一地块动线越复杂,通道总长越长,则得铺率越低。因此,单动线设计在得铺率方面要比环形动线有先天优势,根据龙湖商业的研究,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,环形动线比单动线的得铺率低2%但需要指出,绝不可只因得铺率而判断采取何种动线设计。

2 / 走道宽度:

对于单边店铺的走道,根据项目定位及人流预估,一般宽度在3-4.5米之间。



而对于双边店铺的走道,若是纯走道,通常最低宽6米,如需要预留活动空间可放宽至11米。根据大悦城的产品规划研究,中间布置岛柜的走道宽度可达13~16米。这种情况下,中间的岛柜面积可计入租赁面积,也是提高得铺率的一种方式。


我们对几种类型的走道尺寸进行了归纳,基于得铺率角度考虑,应尽可能避免出现5-6米、7-9米这样的尴尬尺度,造成面积的白白浪费。

3 / 中庭尺度:

中庭有利于提高项目可视性,并且提供举办活动的场地,但过多、过大的中庭则会造成得铺率的下降,也会导致顾客过多在活动区域逗留而降低进店概率。

 

对于活动用的中庭,其尺寸应满足大型活动人群聚集或主题美陈布置的功能需求。根据项目体量,主中庭开洞面积可在400-600平米左右,部分大体量或定位较高项目可放大至800平米。



成都大悦城,洞口长约34米,宽约19米,开洞面积约500平米上海 IAPM,洞口长约43米,宽约20米,开洞面积约600平米。



上海 IFC国金中心,洞口长约47米,宽约21米,开洞面积约750平米。

 

而对于仅作垂直交通用的中庭,宽度一般在8-10米之间,极限可低至6米左右。过小的中庭则会妨碍人的垂直视角,形成一线天,影响上下楼层店铺的可视性。



中庭宽度越窄,则消费者的垂直视角越小中庭过窄,会导致完全无法看到上下层的店铺



其它可注意事项,包括但不限于:铺位及柱网设计尽可能规整、中庭洞口上下对齐而不是造型各异、通向客梯、卫生间等功能空间的通道尽可能合用。也都有利于得铺率的改善,限于篇幅因素不再一一赘述,业主方可针对性地与设计院充分探讨。


(二)后场通道方面

 

后场通道主要解决消防疏散与后勤货运的问题。其中,核心问题是消防。

 

1 / 消防疏散:

消防对于得铺率影响很大,这里试举一例:选择消防模式时,如采取“背走道疏散“策略,则中庭形态更自由,空间更灵动,但所有铺位背后均要设置疏散走道,增加的后场通道面积较多。背走道疏散模式,每个铺位都从背后疏散,需要预留相应的疏散通道。而若是采用”中庭卷帘模式“,仅在有运货需求的铺位后预留通道即可,但会因消防规范对卷帘形式的限制而影响中庭形状,且有可能出现较多卷帘柱。

 


中庭卷帘模式,在现行消防规范下可能造成较多中庭卷帘柱新版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》和《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》的实施对得铺率数据带来了负面影响,因此,更需要业主与设计院密切沟通,优化消防设计,尽可能在保障项目品质的同时降低疏散走道、楼梯间对于面积的占用。

 


2 / 后勤货运:

货运动线对得铺率的影响相对可控,但应注意后勤走道宜与消防通道充分合用,并尽可能缩短动线总长度。

 

如果后期发生并铺等情况,还可将无用的后勤走道划入铺内,提升得铺率。


(三)设备用房、管井等

 

机电策略对购物中心得铺率同样有影响。以空调形式为例,若公共区域选择全空气系统,空调舒适度更加,但需在每个防火分区内设置140-60平米的空调机房,会减少铺位面积。全空气系统会带来较多空调机房,尤其在防火分区面积较小的餐饮楼层。部分对公区品质要求不高的项目,可以用吊顶风柜+新风的形式替代全空气系统,尽管有运行噪音和漏水隐患,但无需设置空调机房,对租赁面积影响较小。


在具体设计中,还可通过协调业态规划与机电设计,如餐饮业态考虑尽量垂直分布,使上下层管井合用或形成组团、不同物业形态合用机房、采用高效率机房设计来减少机房面积等方式,提高空间利用率。



(四)政策规范方面


前文提到的各项策略,都是在既定的计容面积内如何优化其它功能面积,但如果能充分利用对规范的解读,实现部分功能空间“不计容”、“少计容”,则能为提升得铺率争取到更大空间。


1 / 政策方面:

以地下空间为例,如果我们把”是否补缴地价“作为”是否计入商业建筑面积“的标准,则各地政府对于地下开发面积的不同认定政策,会带来得铺率分母的差异。在某些地方,可将大量地下机房及后勤空间排除在商业建筑面积以外,不仅能提高得铺率,更可降低土地投资成本,提高项目回报。

 

2 / 规范方面:

新版《建筑防排烟系统技术标准》出台后,机房的计容问题进一步得到凸显,如能通过研究新技术、新解读,对此加以改善,就具有积极的意义。

 

此处试举两例:

1、屋面机房,如能适用屋顶层建筑面积不超过标准层建筑面积1/8的不计入容积率的规定,则可避免按照结构层高2.2m以上计算全面积、2.2m以下计算1/2面积的算法,减少总计容面积。

2、部分商场层高较高,可通过设置夹层作为非机动车库、设备机房等方式,在满足功能及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少计容甚至不计容。


消防规范同样如此,对于某些基地存在高差的购物中心,积极争取消防概念上的多首层化、或将半地下空间的局部认定为地上,也可显著减少疏散通道和楼梯间的面积。鉴于该方面专业性强、地区差异显著,业主方应当在方案阶段即引入熟知当地规范的深化设计单位配合,以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二、是否“得铺率”高就一定好?


尽管前文提到了得铺率在购物中心资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,但仍需要强调,一昧追求“得铺率”也并不是正确的做法。


(一)得铺率应当与项目定位所匹配


我们分析比对不同开发商的得铺率指标不难发现,在得铺率的设定上,不能抛开空间、定位空谈指标。

 

以前文提到的案例来说,得铺率接近65%的凯丹广场(现已更名为凯德广场·新南)因周边成熟社区提供了良好的客流基础,而项目本身体量较小,因此以牺牲中庭大小、走道增加多经点位等为代价换来了足够的品牌丰富度。成都凯德广场·新南,走道仅宽3.5米,且中庭增加岛柜以拓展经营面积,而对于高端商场,只有营造更舒适、更宽阔的购物环境才能与内部商户的定位相匹配,切不可因盲目追求得铺率来挤压空间尺度。



对于此类项目,适当的浪费反而是一种“有意义的奢侈”。北京侨福芳草地,巨大的中庭尺度,给了艺术品充分的展示空间。对于地处偏远,周边客流不足以支撑日常经营,又或是商圈竞争激烈,因而需要定期举办大型活动集客的购物中心,一方面规划时应当留下足够的活动场地,另一方面通道的设计也应满足活动期间的高峰通行需求。



这种情况下得铺率也不宜过高,避免“有资源无场地”的困境。西安大悦城,1,500平米室内下沉广场,成为各类活动的核心主场”,随着线上消费比重的不断增加,购物中心如何营造顾客舒适、轻松的购物体验就显得格外重要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而言,尺度的设计会影响人们的购物行为,越窄的道路往往通行速度越快,而适当放宽走道则有助于顾客放缓步伐,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浏览橱窗及进店选购上。


将得铺率做到极致的“百货商场”,就因其过于逼仄的空间感受而令顾客感到乏味,不断涌现整改甚至关门潮。因此,购物中心在设计时,切忌盲目认为得铺率越高越好,从而走上百货的老路。


(二)“得铺率”要与铺位设计相互平衡


一般而言,主力店占比越高,得铺率则越高。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如果我们把1,500平米的餐饮街区分租给15个小店铺,租赁面积大概在600平米左右;但如果整租给1个冰场,租赁面积即为1,500平米,得铺率100%

 

但是如果我们算租金,那么作为主力店的冰场租金显然低于600平米小店铺的租金之和。同样的,大面积、大进深店铺越多,得铺率越高,但其在招商过程中的议价能力有限,即使运营期业绩提升,但由于店铺过深,也往往无法切割为小铺,带来额外的租金溢价。过大过深的铺位会导致可选择的商户有限,租金水平往往较低。



我们在最开始的时候提过,提高得铺率的目的是从收入和成本端双向提高NOI表现,其中收入端:总租金收入 = 全场平均租金 X 得铺率 X 商业建筑面积。如果只考虑得铺率,导致小铺占比太少,或是平均进深太大,则代表着产生了过多的主力店、大面积或大进深店铺,将对平均租金产生损害,亦无益于项目的整体收益。

 

业内有两种常见方法来避免这一情况:

第一是看“小铺率”,即一定面积(如150平米)以下的铺位数量占全场铺位数量的比例,比例越大则小铺越多;第二是看“平均面宽进深比”,即各个铺位面宽/进深的平均值,比值越小则说明进深越大。通常而言,零售店铺面宽进深比在1/2-1/2.5左右,如果超过1/3,则铺位过深较为难用,也会影响租金水平。

 

因此,必须要把得铺率与铺位设计相结合,才能更全面地做好方案把控,真正服务于改善经营业绩的目的。


(三)不同楼层的“得铺率”价值不同


就像不同楼层的租金完全不同,不同楼层的得铺率也有不同的价值,因此只关注整体而不关注局部是不够的。

 

通常而言,地铁层、地面层是全场租金价值最高的区域,但这些区域又往往是机房、楼梯、出入口最多的区域。所以要重点着眼这两层的“楼层得铺率”。首层由于中庭、疏散楼梯间等影响,得铺率一般会比全场得铺率低8%左右,这一数据可供参考。


如果整体得铺率较高,但关键楼层的得铺率显著偏低,就应当引起重视并设法解决,毕竟,最值钱的楼层值得我们投入最多的心思和资源。


三、总结


“得铺率”指标日益受到追捧,反映的是开发商越来越重视购物中心经营效益的趋势,这是行业进一步成熟的利好,也是本文内容的重要背景。


最终我们想指出两点:

1、商业项目设计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,需要对各方面因素做好兼顾与权衡,绝不是靠一两个指标就可以确定的。切不可因为得铺率重要,就不惜代价去盲目追求。


2、对于持有型购物中心,资产增值是王道。要实现这点,就必须坚持开发与运营的逻辑连贯性,保持项目定位、空间设计、招商运营的思路统一。因此设计方案前,一定要项目定位先行;设计过程中,设计团队与商管团队需要充分沟通,相互支持,才能打磨出一个理想的产品。


Home      Our Case      Our Business      Join
©2016 Original CopyRight